春分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,也是春季的第四个节气,通常在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。春分的到来标志着春季过半,昼夜平分,之后白天逐渐变长,夜晚逐渐变短。春分不仅是重要的天文节点,也在中国传统文化和酒文化中具有深远意义。
历史渊源
春分的“分”有两个含义:一是“季节平分”,传统以立春到立夏之间为春季,而春分日正处于两个节气之中,正好平分了春季;另一含义是“昼夜平分”,在春分这天,太阳直射赤道,昼夜等长,各为12小时。
所以春分在古时又被称为“日中”“日夜分”“仲春之月”。春分这天,太阳直射地球赤道,昼夜等长。
物候现象
一候玄鸟至
玄鸟,燕也,高诱曰:“春分而来,秋分而去也。”春分三候中的初候“元(玄)鸟至”说的就是“春分而来,秋分而去”的燕子。燕子飞来时,万紫千红的春天也到了,原野上百草回芽,天地间桃红李白。
二候雷乃发声
阴阳相薄为雷,至此,四阳渐盛,犹有阴焉,则相薄乃发声矣;乃者,《韵会》曰:“象气出之难也。”注疏曰:“发,犹出也。”
三候始电
电,阳光也;四阳盛长,值气泄时而光生焉。故《历解》曰:“凡声,阳也;光,亦阳也。《易》曰:“雷电合而章。”《公羊传》又曰:“电者,雷光。”是也,徐氏曰:“雷阳,电阴。”非也。盖盛夏无雷之时,电亦有之,可见矣。
传统习俗
春分古时又被称为“日中”“日夜分”“仲春之月”。春分时节,中国民间有妇孺争放风筝的风俗,民谚也有“吃了荠菜,百蔬不鲜”的说法。
春酿
翻阅历史典籍,我们不难发现春分酿酒的习俗源远流长。山西《文水县志》记载:“春分日,酿酒拌醋,移花接木。”浙江《于潜县志》亦有提及:“春分造酒贮于瓮,谓之春分酒。”这些习俗不仅是对酿酒技艺的传承,更是对春分节气文化的深刻诠释。
在橘颂的酿造车间,春分的到来意味着微生物群落的活跃,赤水河两岸的生态环境进入最佳状态,温度、湿度恰到好处,为酿造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。配以红樱子糯高粱、精制的酒曲、顺应自然规律,此时酿出的酒自然醇厚丰满、绵柔爽口,实乃香醉人间的珍馐好酒。
春分酒,物长久
春分时节酿美酒
杨柳青青,莺飞草长
花开正好,酒香正浓
踏青时节,浅酌细饮、慢慢品味
趁着大好时节,橘颂好酒酿造
赶赴醉人的春天邀约
扫二维码用手机看
版权所有:湖北橘颂酒业有限公司 鄂ICP备16020058号-1 网站建设:中企动力 宜昌
本网站已支持IPv6 / IPV4双向访问